-
您的位置:
- > 前沿视界
您的位置:
2011年6月24日,从法国巴黎传来喜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园作为六大组成要素中的“特色植物”的一部分包含其中。原本只是山野林壑间的寻常草木,竟然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西湖龙井茶何以这么了得?
且看城西的西湖,一面抱城,三面环山,构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环境。西湖山水间,随处可见与茶有关的自然人文景观。其中首屈一指的当为狮峰山的龙井村,这里也是“绿茶皇后”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区之一。
龙井村因龙井而名。龙井原名龙泓,是一圆形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藏有神龙,故名。离龙井不远处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后汉乾祐二年(949),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其时名僧辩才法师从上天竺退居于此,开龙井狮峰山种茶之先河。辩才博学多识,才高八斗,博得各方名流仰慕,苏东坡曾访辩才于龙井,留下了过溪桥之佳话。
西湖龙井向有“绿茶皇后”之誉、“天下第一茶”之称,在历次中国名茶评选中,都名列榜首。但奇怪的是,龙井茶尽管现在名扬天下,但查询史志才知,她的出名其实时间很晚。虽然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著世界第一本茶学著作《茶经》“八之出”中,明确提到钱塘(今杭州)的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由此可以推知西湖地区产茶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但作为“西湖龙井”而闻名于世,应该还是明代以后。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修的《钱塘县志》载:“老龙井茶品,武林第一。”这说明当时的龙井茶顶多还只能算是地方名茶。在明人笔记《五杂俎》中,虽将龙井列为上品,但在上品诸茶中,还是以武夷、虎丘为第一,松萝、龙井次之。明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中也认为:“虎丘其茶中王种耶,岕茶精者,庶几妃后;天池、龙井,便为臣种;余则为民种矣。”袁宏道《西湖记述》中还对苏州天池茶与龙井茶之优劣做了详细的比较,他认为,龙井茶虽然亦佳,“但茶少则水气不尽,茶多则鲁味尽出。天池殊不尔。大约龙井头茶虽香,尚作草气,天池作豆气,虎丘作花气,唯岕非花非木,稍类金石气,又若无气,所以可贵”。即使徽州松萝茶,他也认为“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
如今西湖龙井茶可谓国饮之首,但狮峰龙井之所以能驰名,还要感谢乾隆帝。据载,杭州西湖产茶始于中唐以后,但历经宋元明诸朝,从未见有直接记载“龙井茶”的材料。
最早隆重推出龙井茶的,当属明嘉靖年间的杭州人田汝成。他在《西湖游览志》卷四中说:“老龙井有水一泓,寒碧异常,泯泯丛薄间。幽僻清奥,杳出尘寰,岫壑萦回,西湖已不可睹矣。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田汝成虽这般卖力吆喝,但毕竟只是一介文人,并未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
直到乾隆帝下江南后,经过他的大力推荐,西湖龙井茶才真正名扬天下。乾隆帝六下江南,从第三次起都去了龙井,喝了“龙井茶”,写了“龙井茶”诗,品题了“龙井八景”。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初到龙井,回宫后便写就了《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诗非佳作,却因了是“御题广告诗”,西湖龙井茶遂名声大噪。
乾隆帝如此喜欢龙井茶,一再吟诗歌咏,还指定其为贡品,当地老百姓当然也不会放过这绝佳的宣传机会,于是衍生出“十八棵御茶”的传说。说的是乾隆帝一次在龙井狮峰山下和茶农一起采茶,刚采了一把,京城来报说太后生病,他便急急回京。太后见了乾隆帝,闻到一股清香,便四下询问。乾隆帝左右寻找,无意中摸到口袋中的那把茶叶——经过几天的压揉,已变干扁。太后闻着香,便让宫女烹煮,饮后令人神清气爽,不禁赞道:“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茶!”乾隆帝一高兴,就将他采过的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仍有“十八棵御茶”一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如今杭州已是闻名天下的中国茶都,龙井山下和双峰路上建有中国唯一的茶叶专题博物馆,杭州亦因之成为一座茶香四溢的东方休闲之都。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该项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一。“中国茶”申遗成功,意义非凡,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
此次入选名录的“中国茶非遗”项目包括44个子项,浙江占其六,名列榜首。而在这6个项目中,西湖龙井茶的制作技艺独占鳌头。众所周知,在绿茶世界里,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著称的西湖龙井茶无可争辩地处于“龙头地位”:不仅在历次名茶评比中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茶园更是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之一,“西湖龙井”品牌价值亦连续多年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榜首,有十几亿元人民币之巨。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如果说“西湖龙井”是塔尖,“杭州龙井”“浙江龙井”等就是塔身、塔基。以“西湖龙井”为塔尖,延伸引领“杭州龙井”“浙江龙井”,乃至今后向“中国龙井”发展,一个“龙行天下”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如今的西湖龙井,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山野之物,她被附丽了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更是成了一种城市生态,以翠绿婀娜的姿态张扬着这座城市的绿水青山。
且让我们走进西湖山间,去感受那异样的美景吧。远眺,郁郁葱葱的茶山,层涌叠翠,如同一片浩瀚的绿海。近看,一垄垄、一畦畦连绵不绝的茶蓬,形成山坡绿篱、天然盆景,仿佛一条条逶迤而行的青龙,游嬉于熹微山岚中,撼人心魄。
春茶采摘时节,戴着斗笠、背着竹篓,忙碌于青翠而又线条分明的茶垄间的采茶姑娘,如同点缀在五线谱上的一个个跳跃的彩色音符。一双双灵巧的手在绿叶间上下翻飞,一捏一提,一片片细嫩的新芽应声落入竹篓。若是这时节,山坡上大喇叭里响起那首耳熟能详的《采茶舞曲》就更应景了:“溪水青青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采回茶叶,就迎来了更重要的环节——茶叶制作。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茶农早就把茶种成了一种艺术品,“吃好茶,雨前嫩尖采谷芽”。摊青,杀青,摊凉,回潮,辉锅,采回来的芽叶,要经过这么多道烦琐的工序,才能做成“贵如金的明前春茶”。更不消说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炒茶手法,茶农们总结了“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十个字,看他们炒茶,似乎就在看魔术师表演,一芽一叶的青叶,在采回来的当天,就变成了充满大山气息、在杯中快乐跳舞的精灵。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也孕育了中国人雅致美好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而所有这一切,在西湖龙井茶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周新华,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