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记忆:中国外交的“杭州时刻”|盛洁桦

2025-03-12 13:51:41 5
西湖记忆:中国外交的“杭州时刻”

文字 | 盛洁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全程参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杭州,以其独特的历史人文魅力,在新中国外交舞台上曾多次扮演重要角色,接待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众多外宾。其间,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尼赫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克·艾德礼,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英国保守党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意大利总统山德罗·佩尔蒂尼,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意大利总理朱利奥·安德烈奥蒂,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纳尔逊·曼德拉等先后来杭州访问并游览西湖风景名胜。西湖作为杭州文化代言人,也因此走近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政要,在与他们的交流互动中见证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历史时刻。本文通过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西子湖畔的两场重要外交活动,展现中国外交的“杭州时刻”及其蕴含的重大历史意义。



杭州刘庄:《中美联合公报》诞生地


一、刘庄历史沿革

刘庄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里湖西岸、丁家山麓,三面濒湖,一面依山。这里原是清光绪举人、二品花翎刘学询的别墅,雅号“水竹居”。刘学询(1855—1935),又名文刍,号水竹居老人,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早在1880年,刘学询京城会试后路过杭州,一见西湖便惊呼道:“故乡无此好湖山!”也由此萌发了要在西湖置一别业、建一园林的念头。18年后,刘学询在43岁时开始了水竹居的建造。他以每亩200银元的高价买下了丁家山南傍湖的大片土地,亲自设计,精心施工,历时8年,耗资10余万银两,终于在1905年完成了这一工程。当时刘庄建筑面积为1369平方米,其中第一层865.6平方米,第二层503.4平方米。童寯《江南园林志》称其“为湖上别业中最大者”,昔有“湖上第一庄”之称。


20世纪50年代,刘庄与近邻丁家山的康庄、韩庄等合并在一起,改建为西湖国宾馆。1953年,整个范围由浙江省警卫处接管,利用刘庄旧建加以整修,作为接待来杭的国家领导人之用。20世纪50年代末,著名园林建筑学家戴念慈依据“门开绿水桥通野”的造园艺诀,以原有建筑的岭南风格为前提,将原刘庄、韩庄、杨庄、康庄、范庄五个庄园合并一园,保留名景胜迹,增筑楼廊桥亭,遍植树木花卉,使36万平方米的刘庄空间更为广阔,环境更为清幽,被称为“西湖第一名园”。


改造后的庄园还是保持原风格和层次,将砖木结构改成砖混结构。改建后的一号主楼为甲、乙两个单体,用内连廊相接,位于旧刘庄处,二号楼位于韩庄处,三号楼位于杨庄处,四号楼位于杨庄与刘庄之间,系新建。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铁托、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蓬皮杜、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等40多个国家的元首,均曾在刘庄一号楼下榻。


二、《中美联合公报》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交的一次高潮。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问中国,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谈判。杭州是尼克松访华的第二站。关于尼克松总统到访杭州的这段历史,《浙江通志·外事志》是这样记载的:


1972年2月26-27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一行223人,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陪同访问杭州。来访的美国方面主要成员有国务卿罗杰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等。26日下午,尼克松和夫人一行在周恩来和省及杭州市领导人陪同下游览西湖,尼克松夫人还游览了灵隐寺。尼克松赠送给中国人民4株珍贵的红杉、巨杉树苗,即运送杭州在植物园栽种。26日晚,省革委会举行欢迎宴会,周恩来等出席。宴会结束后直到27日凌晨,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和基辛格继续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作最后商定。


在另一份资料中,尼克松总统的这次杭州之行有更为细节性的描述:


1972年2月26日上午,由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到杭州访问,入住西湖宾馆(今西湖国宾馆)。参观了花港公园,乘船游览了西湖,登上小瀛洲,最后在平湖秋月平台上岸。尼克松总统的夫人游览了灵隐寺。下午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游览西湖,在游船上讨论《中美联合公报》的细节。


晚上,尼克松出席了浙江省官员在杭州饭店礼堂举行的宴会,尼克松作了即席讲话,称杭州为美丽的西湖,古老的城市,名不虚传。席间上了“叫花童鸡”、“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杭州特色菜肴。尼克松在杭州停留的时间为21个小时。在尼克松访问杭州期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西湖宾馆(今西湖国宾馆)就中美联合公报事宜进行了谈判。27日上午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刘庄八角亭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上海公报》的诞生,为中美交往与合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成为中美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开创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新模式,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直到今天对国际关系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最忆是杭州:G20的中国印记


一、G20杭州峰会


二十国集团G20)成立于1999年,是一个包括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内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85%左右,国际贸易额占全球的75%以上,因此已成为全球经济与金融合作的主要论坛。二十国集团成员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俄罗斯、土耳其、英国、美国等19个国家以及非盟、欧盟等2个区域性机构。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此届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二十国集团成员、8个嘉宾国领导人以及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展了53场活动,包括峰会期间举行了33场双边会谈会见并同其他来宾进行接触交流


峰会期间,中国引导协调各方在创新增长、结构性改革、多边投资、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制定出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核准了28份核心成果文件,有力推动了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二、G20峰会上精彩的“杭州时刻”


G20峰会选址杭州可谓匠心独具。杭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十分契合峰会“包容”的主题。杭州倚西湖而兴、因西湖而名,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史迹闻名世界,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杰出精神栖居功能的“文化名湖”。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与杭州城市相融,成为杭州文化的象征。峰会的会标就是以杭州西湖玉带桥为原型,寓意着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之桥,一座连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现合作共赢之桥。


2016年9月4日,西湖之畔的杭州西子宾馆,草木葱茏,鲜花绽放。当晚,习近平主席代表G20峰会主办国在这里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所有嘉宾。宴会后,各国嘉宾乘坐画舫,在月光下泛舟西湖,前往西湖岳湖观看了主题为“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晚会。晚会以皓月为景、碧波为台,通过琵琶演奏“春江花月夜”、民间小调《采茶舞曲》、《美丽的爱情传说》、《高山流水》、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贝多芬的交响乐《欢乐颂》等中外名曲及文艺表演,在彰显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东西方文化间的交融荟萃,给现场嘉宾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G20杭州峰会的活动安排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主会场、宴会厅到文艺演出和各种配套安排,实现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此次峰会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好客与包容,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杭州呈现给世界的不仅仅是西湖山水间那惊鸿一瞥,更重要的是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折射出中国外交的时代印记。



结语


继G20杭州峰会之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相聚在这里。亚洲体坛的这一“杭州时刻”,让这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再次自信从容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外交的这些“杭州时刻”,在历史的时空中镌刻下清晰的“杭州坐标”,成为西湖发展脉络中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百年西湖,不仅见证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始终坚持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在这个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几十年来,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展开友好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遵循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盛洁桦,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资深翻译(译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