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 前沿视界
您的位置:
南宋西湖经过历朝统治者一百多年的不断修饰和逐渐充实,终于形成了一个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并重的风景区,这就是时人诗句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风景布局。其时西湖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高峰,酒楼、茶馆和饮食店铺遍布,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酒楼、茶馆以及饮食名品和专业料理高手,有关其饮食的诗文作品也是不胜枚举,从而在西湖文化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南宋都城临安,在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它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商业贸易高度繁荣,远远胜过北宋的汴京。对此,时人耐得翁《都城纪胜》序云:“自高宗皇帝驻跸于杭,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其过十倍矣。虽市肆与京师相侔,然中兴已百余年,列肆相承,太平日久,前后经营至矣,辐辏集矣,其与中兴时又过十倍也。”吴自牧在其所作的《梦粱录》一书中亦说:“盖因南渡以来,杭为行都二百余年,户口番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往来辐辏,非他郡比也。”
南宋在中国饮食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时期,饮食原料的来源进一步扩大,加工和制作技术也更加成熟。特别是在食品烹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菜肴的用料方面来说,比较突出的是海味菜和江河、湖鲜菜肴的兴起以及菜点艺术化倾向的出现。后世出现的几大菜系,在宋代都已具雏形。饮食业在这一时期打破了坊市分隔的界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酒楼、茶坊、食店等饮食店肆遍布城乡各地,并流行全日制经营,其经营特色也更加显著。毫无疑义,这些在南宋都城临安西湖的饮食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一、南宋西湖的酒楼、饮食店铺
(一)酒楼
酒楼是临安最赚钱的地方,当时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这就是:“欲得富,赶著行在卖酒醋。”或者说:“若要富,守定行在卖酒醋。”这里说的“行在”,即是指临安。由此可见,酒楼在南宋临安的商业和饮食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南宋临安酒楼的经营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
官营酒店由官府开办,一般多属官酒务经营。从文献记载来看,临安官营酒库设有多所酒楼,其中西湖边著名的有以下几所:西酒库在丰豫门(即涌金门)外的太平楼和丰乐楼;钱塘门外上船亭南的钱塘正库的先得楼。
丰乐楼在南宋临安官营大酒店中最著名,该酒店的建筑,“瑰丽宏特,高接云霄,为湖山壮观”。这雄伟壮观的建筑,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游览饮食。《梦粱录》卷一二《西湖》载:“丰豫门,外有酒楼,名丰乐,旧名耸翠楼,据西湖之会,千峰连环,一碧万顷,柳汀花坞,历历栏槛间,而游桡画舫,棹讴堤唱,往往会于楼下,为游览最。顾以官酤喧杂,楼亦临水,弗与景称。淳祐年,帅臣赵节斋再撤新创,瑰丽宏特,高接云霄,为湖山壮观。”楼旁“花木亭榭,映带参错,气象尤奇”。因此,该酒楼多用作官僚士绅设同年宴或乡会之处。“缙绅士人,乡饮团拜,多集于此。”可见丰乐楼为都城一等大型酒店,时人称为“正店”。
太和楼同样气势宏大,拥有数百间包席,时人有“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的诗句描述。
私营酒店,顾名思义就是由私人经营,时人或称为“市楼”。从文献记载来看,南宋临安的市楼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中瓦子前武林园的三元楼,此楼一向是由康、沈家开酤,店门首彩画欢门,设红绿杈子,绯绿帘幕,贴金红纱栀子灯,装饰厅院廊庑,花木森茂,酒座潇洒。从店门进去,一直是主廊,约一二十步才分南北两廊,全部是诸如今日包厢及“稳便坐席”。稍次于三元楼的,有南瓦子的熙春楼,新街巷口的花月楼,融和坊的嘉庆楼、聚景楼,金波桥的风月楼,灵椒巷口的赏新楼(一作赏心楼),坝头西市坊的双凤楼,下瓦子前的日新楼,荐桥以东丰禾坊的王家酒店等。此外,还有银马杓、翁厨、任厨、陈厨、周厨、巧张、张花等酒店,它们都是以著名厨师来号召的,各具特色。如暗门(清波门)外郑厨分茶酒肆,“只卖好食,虽海鲜头羹皆有之”。
这些酒店除大量分布在城内外,还有一些分布在西湖周围。据《武林旧事》卷三《西
湖游幸》记载,淳熙间,已禅位的高宗有一次游湖经过断桥,见桥旁有一爿小酒店,十分雅洁,遂入内休息。酒店中有一素屏,上面书有太学生俞国宝的“醉笔”《风入松》一词:“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泠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东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在,湖上湖烟。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高宗观赏后说:“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认为应把“明日再携残酒”改为“明日重扶残醉”更佳。又,《西湖游览志余》卷一○《才情雅致》载:“林外,字岂尘,泉南人。词翰潇爽,饮酒无算。在上庠,暇日独游西湖幽寂处,坐小旗亭饮焉。外丰姿都雅,角巾鹤氅,飘飘若神仙。置虎皮钱箧数枚藏腰间,每出其一,命酒家倾之,视钱计酒直。酒且尽,复倾一箧。迨暮,凡饮数斗不醉,而箧中之钱若循环无穷,肆中人惊异。将去,索笔题壁间云:‘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明日,都下喧传某肆有神仙至饮云。”
除上述这些酒肆外,还有一些流动叫卖的小酒贩。如西湖中,“撑船卖买羹汤、时果;掇酒瓶,如青碧香、思堂春、宣赐、小思、龙游新煮酒俱有”。据载,赵孟坚“尝客行都,会菖蒲节,周公谨偕一时好事者邀子固,各携所藏,买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帽,以酒晞发,箕踞歌《离骚》,傍若无人”。
(二)饮食店铺
南宋临安的食店,从其经营的食品特色来看,可分为分茶店、面食店、羊饭店(又称肥羊酒店)、豝鲊店、南食店、店、菜面店、素食店、羹店、菜羹饭店、衢州饭店等数种。从食品店饮食的风格上看,又可分为北馔、南食、川饭三大类。从经营的规模来看,首推分茶店,羊饭店、川饭店、南食店、店、菜面店、素食店、衢州饭店等次之。从经营者的籍贯来看,既有本地的,也有许多来自北方的经营者,如著名的鱼羹宋五嫂(在钱塘门外)、羊肉李七儿、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之类,就是从东京迁来的。
宋人以羊肉为第一美食,视为大补之品。西湖酒楼和饮食店铺销售的茶肴自然也不例外。《西湖老人繁胜录》“起店”中所载的“羊泡饭”,当是羊肉泡饭的简称。
南宋临安的水产品繁多。《梦粱录》卷一八《物产·虫鱼之品》载:“鲤。鲫,西湖产者骨软肉松。鳜,独西湖无此种。鲿。鳊。鳢。鲻。鳣。鲈。鲚。鳝。鲇。黄颡。白颊。石首,王右军帖云:‘此鱼首有石,是野鸭所化。’春鳖。鲨。鳓。白鱼。鲥,六和塔江边生,极鲜腴而肥,江北者味差减。……蟹,《淮南子》云:‘蚌蟹珠龟,与月盛衰,皆阴属也。’西湖旧多葑田,蟹螯产之。今湖中官司开坼荡地,艰得矣。和靖诗有‘草泥行郭索’之句。刘贡父诗云:‘稻熟水波老,霜螯已上罾。味尤堪荐酒,香美最宜橙。壳薄胭脂染,膏腴琥珀凝。情知烹大鼎,何似莫横行?’……”据此可知,西湖的鲫、蟹等是知名的水产品。
西湖在宋时是一个天然的渔场。《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四说:“湖中物产殷富,听民间自取之,故捕鱼搅草之艇,扰扰烟水间,夜火彻旦。滨湖多植莲藕、菱芰、茭芡之属,或蓄鱼鲜,日供城市。谚云‘西湖日销寸金,日生寸金’,盖谓此也。”传说贾似道当政时,在西湖边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蜀地诗僧”。贾氏要蜀僧以“西湖渔翁”为题,以“天”字为韵,赋诗一首。这位才思敏捷的蜀僧脱口而出:“篮里无鱼欠酒钱,酒家门外系渔船。几回欲脱蓑衣当,又恐明朝是雨天。”
正因为水产品丰富,因此杭人“善食鲜,多细碎水类,日不下千万”。南宋临安市场上有名可查的水产品有120种以上,约占市民菜单食品种类的—半。对此,马可·波罗颇感惊异,他在游记中写道:“每日从河之下流二十五哩之海洋,运来鱼类甚众,而湖中所产亦丰,时时皆见有渔人在湖中取鱼。湖鱼各种皆有,视季候而异,赖有城中排除之污秽,鱼甚丰肥。有见市中积鱼之多者,必以为难以脱售,其实只须数小时,鱼市即空,盖城人每餐皆食鱼肉也。”其中,西湖美食中便不乏以水产品制成的佳肴,其中最知名的当推宋嫂鱼羹了。
宋嫂鱼羹,为南宋都城临安著名的“市食”之一。宋嫂为东京人,其鱼羹制作技术早在北宋末年便闻名于北宋都城东京。据《武林旧事》载:“时有卖鱼羹人宋五嫂,对御自称:‘东京人氏,随驾到此。’”她到新都临安后,与其他东京名厨一样,把北宋都城东京的传统烹饪技术、风味制作以及冷藏食物等方法和技术传入临安,利用当地鱼米之乡特色丰盛的优势,“南料北烹”,结合西湖胜迹风貌的文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菜系,把中国的古代菜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正是经过这种南北饮食文化一百余年的交流与融合,临安城中的饮食遂“混淆无南北之分矣”,不仅丰富了南宋都城临安市民的饮食生活,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杭州饮食业在全国的地位,确立了杭州在全国的龙头作用,以至社会上时有“不到两浙辜负口”的谣谚。
宋嫂鱼羹用鳜鱼(或鲈鱼)蒸熟后取肉拨碎,再添加配料烩制而成。因此形味近似蟹羹,色泽黄亮,鲜嫩滑润,故又称“赛蟹羹”。杭州有民谚赞曰:“桃花春水鳜鱼肥,宋嫂巧烹赛蟹羹。”据《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记载,淳熙六年(1179)三月,太上皇赵构到西湖游览,特命过去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卖鱼羹的宋五嫂上船侍候。宋五嫂用鱼给高宗烧了一碗鱼羹,高宗食后褒奖不已,“赐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仍令后苑供应泛索”。从此以后,宋五嫂鱼羹名扬京城,达官贵人纷纷前来品尝,宋五嫂“遂成富媪”。而城内各家酒楼菜馆也竞相仿制,遂成当地一道经久不衰的传统风味佳肴。
蟹菜在水产菜肴中的地位仅次于鱼菜,在宋代被人们视为“食品之佳味”,主要有醋赤蟹、白蟹辣羹、蝤蛑签、蝤蛑辣羹、溪蟹、柰香盒蟹、签糊齑蟹、枨酿蟹、五味酒酱蟹、糟蟹、蟹鲊、炒螃蟹、蟹酿橙、赤蟹、辣羹蟹、枨醋洗手蟹等十多种。蟹菜的制作方法也较之过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蟹酿橙”可谓其中的典型。据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上所载,其具体制法是:选用已经黄熟的大橙子,切去顶部,挖去橙子里面的穰肉,仅留少量橙汁,然后用蟹肉塞满,再把切下来的橙子顶部带着枝叶盖在上面,放进小蒸锅中,用酒、醋、水蒸熟。吃时再蘸上醋、盐等调料。这道菜属深秋风味菜,因其制作独特,味道香鲜,人食后会产生新酒、菊花、香橙、螃蟹的情趣,所以很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并从民间进入南宋宫廷。据史载,宋孝宗喜食湖蟹,曾因过量食用致病。赵溍《养疴漫笔》载:“孝宗尝患痢,众医不效,德寿忧之。过官,偶见小药肆,遣中使询之曰:‘汝能治痢否?’对曰:‘专科。’遂宣之至。请问得病之由。语以食湖蟹多,故致此疾。遂令诊脉,曰:‘此冷痢也。其法用新采藕节细研,以热酒调服。’如其法杵细,酒调数服即愈。德寿大喜,就以杵药金杵臼赐之。”
南宋西湖的饮食风尚,具有几大特点:
(一)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渐趋繁荣,极尽铺张
上等客人追求精心制作的美食。这种风尚早在北宋时就已经出现了,如欧阳修《送慧勤归余杭》有“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的诗句。到南宋绍兴中期以后,更是追求食品的丰盛,讲究精美可口,“食不肯蔬食、菜羹、粗粝、豆麦、黍稷、菲薄、清淡,必欲精凿稻粱、三蒸九折、鲜白软媚,肉必要珍馐嘉旨、脍炙蒸炮、爽口快意,水陆之品,人为之巧,缕簋雕盘,方丈罗列”。“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购买这种稀缺的无价时新蔬菜,“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平民百姓的饮食消费毫不逊色,凡缔姻、赛社、会亲、送葬、经会、献神、仕宦、恩赏等活动,都要到西湖边的酒楼操办丰盛的宴会,极尽铺张之能事,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王迈对临安市民的这种好尚虚荣的陋习记载说:“今天下之风俗侈矣。……士夫一饮之费,至靡十金之产,不惟素官为之,而初仕亦效甚尤矣。”
(二)宴饮活动丰富多彩,四时皆有
西湖游客的宴饮时间,四时皆可,而犹以节日为佳。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社
日、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等岁时佳节,以及各种名目的宗教和政治节日,都有形形色色的宴饮活动,从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风俗长廊和人文景观。如在正月,“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而一些“贫下之人”亦不顾家境的窘迫和贫寒,极力追求起这种奢侈性的消费生活,以下饭的羹汤为例,“亦不可免”。特别在元旦,民间有饮屠苏酒、食素饼等习俗。二月初八祠山圣诞日这一天,西湖要举行盛大的游湖活动,那时西湖“景色明媚,花事方殷,正是公子王孙、五陵年少赏心乐事之时,讵宜虚度?至如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此邦风俗,从古而然,至今亦不改也”。清明节游西湖,宴饮是临安市民必不可少的。《梦粱录》卷二《清明节》载:“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武林旧事》卷三《乞巧》载:“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时有吃巧的习俗,如庄绰《鸡肋编》卷上说:“浙人七夕,虽小家亦市鹅鸭食物,聚饮门首,谓之吃巧。”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其日临安人的活动,除传统的赏月、拜月、观潮、弄潮、放灯等风俗外,还伴有各种名目的宴饮活动。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宋代的重要节日之一,该节的主要内容有爬山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梦粱录》卷五《九月重九附》载南宋临安风俗曰:“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重阳糕由糖面蒸制而成,里面嵌镶以猪肉、羊肉、鸭肉等斩成的“丝簇饤”,或以果实(如石榴籽、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为饤,上面再插五色小彩旗。宫廷蜜煎局还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加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为“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按宋代习俗,这种重阳糕一般在重阳节前一二日制作,店铺中也有出售,人们纷纷以此相馈赠。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菊花酒是由菊花并茎叶酿之以黍米而成的。俗云饮后可以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故临安人饮之成风。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民间俗称腊八节。此日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故各寺院都要举行纪念仪式,并熬煮腊八粥以供佛。《梦粱录》卷六《十二月》载临安“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腊八粥通常由五谷杂粮加枣、核桃仁、杏仁、松子、乳蕈、柿、栗子、花生之类辅料制成。在当时,不仅僧人及佛教徒有吃腊八粥的习惯,而且民间也有这一习俗。不过民间吃腊八粥的意义与佛门有所不同,其主旨是庆贺五谷丰登及驱逐鬼邪瘟疫,以求吉祥如意。除夕在宋代又称为除日、除夜、岁除等,为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一年之终结,“月穷岁尽”,故极为隆重。这一天,小儿女们一边吃着可口的食品,一边玩着玩具,终夜博戏不寐。
(三)宴饮追求优美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园林景观
南宋西湖游客的饮食颇为讲究环境的选择,良辰美景、歌舞音乐等是他们极力追求的。到城外风光秀丽的西湖上赏景饮酒,乃是人生一大乐事。或在湖边亭阁中听着琴声小酌;或在树荫花丛之中饮赏花酒;或与友朋游湖时,顺便在湖边野店、寺院中小憩,饮酒作乐。聚景园是孝宗致养之地。其范围东起流福坊,西临西湖,南起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外。园内台榭殿堂齐备,其中堂匾皆孝宗亲书。园中“叠石为山,重峦窈窕”,湖光潋滟,繁花似锦,而“夹径老松益婆娑。每盛夏秋首,芙蕖绕堤如锦,游人舣舫赏之”。特别是“至锦壁赏大花,三面漫坡,牡丹约千余丛,各有牙牌金字,上张大样碧油绢幕”。南宋皇帝也常在此举行宴会,招待文武大臣。如任希夷《聚景园宴集》一诗便对此做了生动而细致的描述:“晚排阊阖披云雾,身蹑仙踪游禁宇。始知天上自清凉,不信人间有炎暑。庭前青松笙竽声,望处红蕖锦绣云。月卿领客意缱绻,冰盘照坐光缤纷。薰堂尽却蒲葵扇,瑶阶细展桃枝簟。加笾新采波上菱,如珠更剥盘中芡。老罢渐无翰墨功,臭味喜入芝兰丛。二妙不偕阿凤至,四老但许商山同。明当入直须随仗,夕阳未下催归桨。重城街鼓已冬冬,举头桂魄层霄上。”宋光宗在生病前,曾独自到聚景园,两制俱扈从,将进酒于荼花下。香林园为尚书苏符私家花园,在九里松。绍兴初年,苏符曾在园中宴请韩世忠,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九《清凉居士词》对此有载:“韩忠武王以元枢就第,绝口不言兵,自号清凉居士。时乘小骡,放浪西湖泉石间。一日,至香林园,苏仲虎尚书方宴客,王径造之,宾主欢甚,尽醉而归。明日,王饷以羊羔,且手书二词以遗之。”
此外,西湖还有行善的“茶汤会”,由城东城北善友道者所建,“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又神圣诞日,助缘设茶汤供众”。
总之,南宋临安西湖的饮食业非常发达,湖边分布着众多的酒店、茶楼和饮食店铺,饮食品种繁多,其经营方式也灵活多变,既有固定的店铺,也有用船送货上门服务的;人们的饮食活动,四时皆有,日食夜宴,并追求美食、美器、美景、美人,月下、花中常见,讲究的还要歌舞、音乐等伴食,这反映了时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徐吉军,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
董顺翔,杭州知味观味庄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