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百亭 - 有美亭

2025-03-12 14:25:54 0
文字 | 沈立新

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

有美亭,在吴山东嶽庙西南,六戗单檐,朱柱黛瓦,设木质座板凳。踞乔灌木丛中,晴阳宜人,憩赏两可。

吴山上先是有“有美堂”,然后才有“有美亭”。“有美堂”名声赫然。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梅挚离开京城至杭州任知州,时宋仁宗作诗《赐梅挚知杭州》:

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
剖符宣政化,持橐輟才流。
暫出論思列,遙分旰昃憂。
循良勤撫俗,來暮聽歌謳。

梅挚至杭后在吴山建造“有美堂”以揽湖山之胜,感激圣恩,并请欧阳修写一篇文章纪念,欧阳修遂作《有美堂记》以赠。

梅挚(994-1059)字公仪,北宋成都府新繁县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历官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并先后出任蓝田上元知县,苏州通判,开封府判官,陕西都转运使,昭州、滑州、杭州知州,江宁府、河中府知府等地方官,死于河中府任上。

今有美堂无存,后人在故迹之处建一亭,即为“有美亭”。

篆刻:有美亭
边款:有美亭在吴山东嶽庙西南,甲辰冬沈立新刻。

匾额:有美
落款:丙戌(2006)年孟秋,叢文俊書。

丛文俊,笔名如也,斋号两可斋、丰草堂、适有余斋,吉林市人,1949年1月生,汉族。198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

亭联:山峰高下抽青筍;江水東西臥白雲。
落款:蔡襄題,甲戌秋七月戴家妙書。

蔡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书法家、文学家和茶学家。他在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 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务,以直言著称。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政绩,如去除民间蛊害、主持建造洛阳桥、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等。在书法方面,蔡襄擅长楷书和行书,其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触处成妙,对宋代书坛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书法理论重神、气、韵,尚古法而不炫奇斗巧,对宋代书坛的志趣有一定的影响。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有美堂记》虽为欧阳修应酬之文,却依然可算名篇传世。文中所谈杭州“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并认为杭州已经取代南京成为东南独秀,算是对杭州予以相当程度的肯定。有意思的是,此文是欧阳修唯一一篇与杭州有关的文章,但欧阳修本人却从来没有到过杭州。

有美堂記
嘉祐二年,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公,出守於杭。於其行也,天子寵之以詩。於是始作有美之堂。蓋取賜詩之首章而名之,以為杭人之榮。然公之甚愛斯堂也,雖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師,命予志之。其請至六七而不倦,予乃為之言曰:

夫舉天下之至美與其樂,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窮山水登臨之美者,必之乎寬閑之野、寂寞之鄉,而後得焉。覽人物之盛麗,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據乎四達之沖、舟車之會,而後足焉。蓋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娛意於繁華,二者各有適焉。然其為樂,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謂羅浮、天臺、衡嶽、洞庭之廣,三峽之險,號為東南奇偉秀絕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眾,為一都會,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娛者,惟金陵、錢塘。然二邦皆僭竊於亂世。及聖宋受命,海内為一。金陵以後服見誅,今其江山雖在,而頹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悽愴。獨錢塘,自五代始時,知尊中國,效臣順及其亡也。頓首請命,不煩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樂。又其俗習工巧。邑屋華麗,蓋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商海賈,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雲杳靄之間,可謂盛矣。

而臨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從,四方遊士為之賓客。故喜占形勝,治亭榭。相與極遊覽之娛。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遺於彼。獨所謂有美堂者,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盡得之。蓋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盡得錢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愛而難忘也。梅公清慎,好學君子也。視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廬陵歐陽修記。丙戌(2006年)七月初十楊為國重書於錢塘。


篆額:歐陽文忠公
題跋: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人。北宋名臣,官至參知政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領袖之一,作有美堂記,使吳山有美堂名揚天下。

碑身刻欧阳修像,成碑于2006年。吴山多樟树,这棵有美堂旁边的“宋樟”,已有八百多年的树龄,是吴山树龄最长的一棵,亦是时代的见证。

《西湖志》:“宋樟刻石,在吴山极目阁南。青石嵌于大樟树下一组界石上,石高五十五厘米,寛九十五厘米,自右往左隶书二字,每字三十二厘米见方,圆沟底刻法。韩登安题。”

韩登安(1905—1976),原名竟,一字仲铮,别署耿斋、安华、印农,晚年又号无待居士、本翁,萧山义桥牌轩下村人。少时从父居杭州,拜书画篆刻家周承德为师。成年后,就学于篆刻家王福庵门下,造诣日深。其篆隶书法和治印较著名,而书以长瘦的玉筋篆为尤;治印则广采博览,上至周秦两汉,下及明清篆刻诸流派,均有精深研究。其所刻细朱文,人称绝艺,擅长多字印与小字印。韩所作山水画,师承余绍宋,得其苍润。1932年加入杭州西泠印社,曾任该社总干事、兼龙渊印社常务监事。解放后,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