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西湖——整治西湖筑长堤

2019-11-20 11:01:38 2355

整治西湖筑长堤

西湖,是天造地赐的一颗明珠。杭州因为有了西湖才获得“人间天堂”的美誉。然而,北宋元右年间,苏东坡大力整治西湖的目的,却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观之乐,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水和讲求经济之利。

五年(1090)四月,苏东坡如期完成了治杭水利的第一期工程—修茅山盐桥运河。接着便根据苏坚建议,决心不辞劳苦,再建新功,作百年之计。苏坚的建议包括整治西湖,打通西湖、六井和运河之间的地下水道,在水渠中间作石柜贮水等。这是一个既能沟通水利,又可根本解决百姓汲用浣、防备火灾等的综合工程。苏东坡考虑到这是一个关系重大而又耗资昂贵的计划,决心实地考察,躬亲验视,并征求乡亲父老们的意见。其间,有一百五十六人相率陈状,“皆言西湖之利,上自运河,下及民田,亿万生聚,饮食所资,非止为游观之美”。这就大大地坚定了苏东坡整治西湖的决心。

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时,西湖淤塞面积已占十分之二三。事隔十六年之后,即北宋元四年(1089)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时,因为杭州连续遭到水旱之灾,西湖淤塞荒芜几乎占面积之半。积二十五万丈(约四千一百多亩),干涸时,几至龟裂。当地老百姓告诉他,十年以来,西湖水愈浅,愈横,“如雪空,倏忽便满”。若任其自流,二十年后,西湖可能不复存在。苏东坡摸清情况,在认真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上书皇帝,指出:“使杭州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并从经济效益着眼,评述了整治西湖的五大好处:一是以西湖为放生祝寿之地。二是有西湖和六井,杭人不复饮碱苦之水。三是西湖水可溉田千顷。四是可调剂运河水量,否则钱江潮水必将倒流,厚积泥沙,复易淤恶。五是西湖之水泉可以酿造官酒。宋时取西湖山泉酿酒,发课二十余万,于全国为最盛。这些意见均来自实地调查。

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开发和疏泼西湖的工程获准动工。苏东坡就用去年秋季朝廷所拨救灾余款一万贯,余粮一万斤,以及募捐得来的钱粮,共约一万七千贯,再向朝廷申请一万七千贯,凑足了整个工程所需的三万四千贯之数。苏东坡亲临指挥,不但招募几千名民工清挖泥,还差兵六七百人协理督助,调动上百艘船只运载草。并把清理出来的泥堆积湖中,构成一条南北向的长堤。

苏东坡还规定将开成的湖面即派给农户种菱,使租户有利可获。如不尽心,再生菱,便许人铲赁。这样,租户担心被他人铲夺,自然尽心种菱,保持湖面的干净,从根本上消除了湖患。

同时,在新开湖面上,立小石塔三五所以为标志,相望为界,约束租户擅自侵占扩大水面。如有侵犯,报告者赏钱五贯,由侵犯者支付。苏东坡还请求朝廷把西湖岁收留作长堤和西湖的整修费用。以上这些比较可行的措施,既保证了挖湖工程的顺利进行,又使湖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清澈。

经过三四个月的努力,苏东坡亲自主持的第二期水利工程——西湖的整治工程以及附属工程大体告成了。“我凿西湖还归观,一眼已尽西南碧。”西湖从此水光潋滟,顿复旧观;泥筑成的大堤贯通了西湖的南北,改进了湖上的交通。千古盛事,受到了人们的赞扬。苏东坡的朋友、西湖著名诗僧参廖赋诗赞道: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纷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浦,肯容萧苇障前

一朝美事谁能记,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清波。

治西湖那样的工程,只要一项就够得上是伟绩了。这样的美事决不是一支笔所能记载,即使是镌刻在百尺苍崖上,也会随着时光流逝而被磨蚀掉。然而治西湖的功劳是永远不会磨灭掉的,天上的列星也会因此事而满怀欣喜;在皓月当空之时,常常跳到粼粼泛波的西湖里尽情游乐。

苏东坡在杭州治理西湖工程过程中,涌现出三位能臣干吏,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一位是曾任临濮县主薄、当时杭州监税官苏坚(伯固),他首先提出了治湖的建议,认为治湖当参酌古今而用中策,对治湖贡献最大。一位是驻守杭州的西湖兵马都监刘景文,为苏东坡振济灾民、救荒治湖提出过不少具体建议,被东坡称作“慷慨奇士”。一位是钱塘县尉许敦仁,治湖方案是由他制订并具体执行的。三位助手中,苏坚和刘景文两人博学善诗,和苏东坡的友谊更深,离杭后还书信往来不断,诗歌酬唱不绝。后来,苏东坡在州、惠州治理西湖,还常常想起这些助手们的可贵建议,以及他跟这些助手们的深厚友谊。甚至还和苏坚相约,同去会稽开凿镜湖(鉴湖),再立新功,造福于民。只是因为朝廷不准东坡去会稽任职之请求,才没有成为事实。

苏东坡治理西湖的标志,就是泥筑成的长堤,今称苏堤。人们在长堤上建造了六座拱桥、九座亭阁,其中之一立为三贤堂,成为苏东坡的生祠。祠内供有苏东坡画像,后人来此参拜,追思他的功德。

此外,还有三潭印月,也可以说是九百多年前苏东坡治湖的标志。不过,今日三潭印月的三个石塔,并不是苏东坡治湖时所立的石塔。据南宋旧图,苏东坡所立之塔,其南塔在苏堤第三桥(望山)之左,中塔在第四桥(压堤)之左,北塔则在第五桥(东浦)之左。塔形如瓶,浮漾水中,所谓“三塔亭亭引碧流”。

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在《西湖梦寻》中介绍说:“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据此可知,湖心亭曾为一石塔之所在,是宋时石塔遗址之一。以后“湖心平”成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今亭系1953年重建。

今日三潭印月的三塔,是明万历年间修置的。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是湖中赏月最胜处。从此三潭印月成为西湖十景之一,驰名中外。

有人说,登上凤凰山、将台山顶,下湖中有三大圆晕,看起来仿佛是月亮,而又不是真月亮,还才是“三潭印月”名称的来历。

也有人说,三潭底下有黑鱼精,以石塔镇压之,故有“三潭”之名。

从这两种传说来看,“三潭印月”跟苏东坡治湖所建立的石塔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不这,苏东坡治理西湖为民造福的业绩将永载史册,这也是他一生中的得意杰作。以后,他不但在诗词中经常提及;而且每到一地,只要有湖可治,便按治理西湖的经验加以推广。他在颖州、惠州时便是这样做的。

然而,苏东坡虽然一再整治西湖,造福民众,却能功成不居。他在《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一诗中曾说:“我今官已六百石,惭愧当年曼容(曼容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事见《汉书·两龚传》)。”认为自己比之于汉代循吏曼容来说,还是愧对钱塘父老百姓的。真正是虚怀若谷,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