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斛浓香冰雪姿·玉簪花

    资料来源 | 《西湖花卉》,陈相强 主编,杭州出版社,2007年簪子,是古代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者连冠于发的长针,玉簪花就是因为它“花朵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如白玉搔头”之状而取名的。关于玉簪,我国古代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个比较出名的说法是:西王母在昆仑山的瑶池宴请众仙,仙女们不胜酒力,飘然欲醉,头发散乱,头上的白玉簪子不慎落下,遗落凡尘,化作人间的玉簪花。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七律诗《玉簪花》写

    阅读详情

    03-12 / 2025

  • 灵隐烧头香,净慈听钟声,吃腊八粥......杭州人传统的春节习俗是什么样的?

    资料来源 | 《西湖风俗》,顾希佳 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一见这副春联,中国人就都知道:要过年了。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说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年”字,那是刻成一个人弯着背,肩负沉甸甸的穗禾形状的象形文字。可见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把“年”和作物收成联系在了一起。《穀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说文解字》

    阅读详情

    03-12 / 2025

  • 西湖百亭 - 有美亭

    文字 | 沈立新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有美亭,在吴山东嶽庙西南,六戗单檐,朱柱黛瓦,设木质座板凳。踞乔灌木丛中,晴阳宜人,憩赏两可。吴山上先是有“有美堂”,然后才有“有美亭”。“有美堂”名声赫然。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梅挚离开京城至杭州任知州,时宋仁宗作诗《赐梅挚知杭州》: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剖符宣政化,持橐輟才流。暫出論思列,遙分旰昃憂。循良勤撫俗,來暮聽歌謳。梅挚至杭

    阅读详情

    03-12 / 2025

  • 龙井茶与西湖茶馆(下)

    资料来源 | 《西湖风俗》,顾希佳 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西湖出产好茶,西湖一带的人们自然饮茶成风。在明代作家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里,就记载了当年立夏日烹新茶的习俗,称之为“七家茶”。据说当时不但自家饮新茶,还要将茶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而有钱人家为了“竞侈”,比阔气,“果皆雕刻,饰以金箔”,各种茶汤,名目繁多,还要盛在上等瓷瓯之中,“仅供一啜而已”。绵延至今,一般都是在新茶上市的

    阅读详情

    03-12 / 2025

  • 龙井茶与西湖茶馆(上)

    资料来源 | 《西湖风俗》,顾希佳 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祖先率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茶的种植、制作、品饮和应用的光辉一页。饮茶之风如今已吹向全球,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茶又是西湖的骄傲,这就要提到闻名遐迩的名茶“龙井”。中外游客在观赏西湖风光的同时,谁也不会忘了再要品尝一杯龙井茶。不少人更是会慕名赶往龙井茶的产地,参观茶乡,兴致勃勃地当场选购一些名茶,连同他

    阅读详情

    03-12 / 2025

  • 西湖百亭 - 杨堤景行碑亭

    文字 | 沈立新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杨堤景行碑亭,在西湖杨公堤流金桥南堍,座落于水畔绿植丛中,小青瓦木结构,飞檐四翘,静中寓动,翩若惊鸿。大理石艺术景碑树于亭中,是三评西湖十景“杨堤景行”的标志建筑。2007年6月,杭州举行了三评“西湖十景”的活动。评选对象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湖保护建设,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期间恢复重建、修缮整治的145处景区(点),“

    阅读详情

    03-12 / 2025

  • 西湖百亭 - 慕侠亭

    文字 | 沈立新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慕侠亭,在西湖西岸丁家山麓,是一座极具古意的四方形歇山顶木石结构大亭,石柱黛瓦,青石护栏,端正稳实。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2009年4月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盖叫天遗迹”。盖叫天(1888年11月13日—1971年1月15日 ),本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省高阳县西演村人。京剧演员,工武生。

    阅读详情

    03-12 / 2025

  • 西湖百亭 - 圣塘闸亭

    文字 | 沈立新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缀在西湖许多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亭,无不以其绮丽的样貌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各处。其形制,功能,观赏值,历史典故,无不浓缩其中,同时也彰显出了西湖文化的奢富,值得我们去品味。从环城西路西拐就是被称为杭州最短的一条路,“白沙路”全长也就50米左右,路的西端就是西湖。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圣塘闸亭,庑殿顶,四方,八翘角,俏丽且稳实。无数次从此经过,儿时未见有亭

    阅读详情

    11-08 / 2024